一、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轴
轴很长的泵,易发生轴刚度不足,挠度太大,轴系直线度差的情况,造成动件(传动轴)与静件(滑动轴承或口环)之间碰摩,形成振动。另外,泵轴太长,受水池中流动水冲击的影响较大,使泵水下部分的振动加大。轴端的平衡盘间隙过大,或者轴向的工作窜动量调整不当,会造成轴低频窜动,导致轴瓦振动。旋转轴的偏心,会导致轴的弯曲振动。
二、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基础及泵支架
驱动装置架与基础之间采用的接触固定形式不好,基础和电机系统吸收、传递、隔离振动能力差,导致基础和电机的振动都超标。水泵基础松动,或者水泵机组在安装过程中形成弹性基础,或者由于油浸水泡造成基础刚度减弱,水泵就会产生与振动相位差1800的另一个临界转速,从而使水泵振动频率增加,如果增加的频率与某一外在因素频率接近或相等,就会使水泵的振幅加大。另外,基础地脚螺栓松动,导致约束刚度降低,会使电机的振动加剧。
三、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联轴器
联轴器连接螺栓的周向间距不良,对称性被破坏;联轴器加长节偏心,将会产生偏心力;联轴器锥面度超差;联轴器静平衡或动平衡不好; 弹性销和联轴器的配合过紧,使弹性柱销失去弹性调节功能造成联轴器不能很好地对中;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间隙太大;联轴器胶圈的机械磨损导致的联轴器胶圈配合性能下降;联轴器上使用的传动螺栓质量互相不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振动。
四、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水泵自身的因素
叶轮旋转时产生的非对称压力场;吸水池和进水管涡流;叶轮内部以及涡壳、导流叶片漩涡的发生及消失;阀门半开造成漩涡而产生的振动;由于叶轮叶片数有限而导致的出口压力分布不均;叶轮内的脱流;喘振;流道内的脉动压力;汽蚀;水在泵体中流动,对泵体会有摩擦和冲击,比如水流撞击隔舌和导流叶片的前缘,造成振动;输送高温水的锅炉给水泵易发生汽蚀振动;泵体内压力脉动,主要是泵叶轮密封环,泵体密封环的间隙过大,造成泵体内泄漏损失大,回流严重,进而造成转子轴向力的不平衡和压力脉动,会增强振动。
另外,对于输送热水的热水泵,如果启动前泵的预热不均,或者水泵滑动销轴系统的工作不正常,造成泵组的热膨胀,会诱发启动阶段的剧烈振动;泵体来自热膨胀等方面的内应力不能释放,则会引起转轴支撑系统刚度的变化,当变化后的刚度与系统角频率成整倍数关系时,就发生共振。
五、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电机
电机结构件松动,轴承定位装置松动,铁芯硅钢片过松,轴承因磨损而导致支撑刚度下降,会引起振动。质量偏心,转子弯曲或质量分布问题导致的转子质量分布不均,造成静、动平衡量超标川。
另外,鼠笼式电动机转子的鼠笼笼条有断裂,造成转子所受的磁场力和转子的旋转惯性力不平衡而引起振动,电机缺相,各相电源不平衡等原因也能引起振动。电机定子绕组,由于安装工序的操作质量问题,造成各相绕组之间的电阻不平衡,因而导致产生的磁场不均匀,产生了不平衡的电磁力,这种电磁力成为激振力引发振动。
六、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水泵选型和变工况运行
每台泵都有自己的额定工况点,实际的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是否符合,对泵的动力学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水泵在设计工况下运行比较稳定,但在变工况下运行时,由于叶轮中产生径向力的作用,振动有所加大;单泵选型不当,或是两种型号不匹配的泵并联。这些都会造成泵的振动。
七、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轴承及润滑
轴承的刚度太低,会造成第一临界转速降低,引起振动。另外,导轴承性能闭不良导致耐磨性差,固定不好,轴瓦间隙过大,也容易造成振动;而推力轴承和其他的滚动轴承的磨损,则会使轴的纵向窜动振动以及弯曲振动同时加剧。润滑油选型不当、变质、杂质含量超标及润滑管道不畅而导致的润滑故障,都会造成轴承工况恶化,引发振动。电动机滑动轴承油膜的自激也会产生振动。
八、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管道及其安装固定
泵的出口管道支架刚度不够,变形太大,造成管道下压在泵体上,使得泵体和电机的对中性破坏;管道在安装过程中较劲太大,进出口管路与泵连接时内应力大;进、出口管线松动,约束刚度下降甚至失效;出口流道部分全部断裂,碎片卡人叶轮;管路不畅,如出水口有气囊;出水阀门掉板,或没有开启;进水口有进气,流场不均,压力波动。这些原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泵和管路的振动。
九、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零部件间的配合
电机轴和泵轴同心度超差;电机和传动轴的连接处使用了联轴器,联轴器同心度超差;动、静零部件之间(如叶轮毅和口环之间)的设计间隙的磨损变大;中间轴承支架与泵筒体间隙超标;密封圈间隙不合适,造成了不平衡;密封环周围的间隙不均匀,比如口环未人槽或者隔板未人槽,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些不利因素都能造成振动。
十、引起离心泵振动的十大原因——叶轮
离心泵叶轮质量偏心。叶轮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好,比如,铸造质量、加工精度不合格;或者输送的液体带有腐蚀性,叶轮流道受到冲刷腐蚀,导致叶轮产生偏心。离心泵叶轮的叶片数、出口角、包角、喉部隔舌与叶轮出口边的径向距离是否合适等。使用中叶轮口环与离心泵的泵体口环之间、级间衬套与隔板衬套之间,由最初的碰摩,逐渐变成机械摩擦磨损,这些将会加剧离心泵的振动。
锅炉安全阀是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最为重要的安全附件之一,它能否精准、可靠地开启,对维护锅炉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保护功能的阀门,安全阀被极其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容器以及管道系统方面,在受压容器(系统)达到规定压力承受值上限的时候,能够自动感应开启,将多余的介质排出受压容器(系统)之外,并在排出完毕之后可以自动关闭,借此来保证压力容器可以在安全、可靠的压力允许范围之内运行,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安全阀的正常工作,不仅仅关系锅炉等压力容器的正常安全使用,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锅炉安全阀常见故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及时解决排除。
1.安全阀门泄露
阀门泄露是锅炉安全阀故障当中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它主要是指锅炉在正常的工作压力下,阀瓣与阀座密封间发生超过允许程度的渗漏。
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①脏物落在密封面上。可使用提升扳手将阀门开启几次,把脏物冲掉;②密封面损伤。应根据损伤程度,采用研磨或车削后研磨的方法加以修复。修复后应保证密封面平整度,其光洁度应不低于10;③由于装配不当或管道载荷等原因,使零件的同心度破坏。应重新装配或排除管道附加载荷;④阀门开启压力与设备正常压力太接近,以至密封面比压力低。当阀门受震动或介质压力波动时,更容易发生泄漏。应根据设备强度条件对开启压力进行适当调整;⑤弹簧松弛使整定压力降低并引起阀门泄漏。可能是因高温或腐蚀等原因造成的,应采取换弹簧、甚至换阀门等措施。若因调节不当所引起,则只需适当拧紧调整螺杆即可。
2.安全阀门回座压力过低
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回座压力低将造成大量的介质超时排放,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形成的原因是弹簧脉冲安全阀上蒸汽的排泄量大,这种形式的冲量安全阀至开启后,介质不断排出,振动安全阀体,或是冲量安全阀前后力因主安全阀的介质排出量不够而继续升高,所以脉冲管内的蒸汽沿汽包中集气联箱继续流向冲量安全阀维持冲量安全阀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此种型式的冲量安全阀动作冲量安全阀的密封面。到其重组形成动能压力区,将阀芯抬高,于是达到冲量安全阀继续排放,蒸汽排放量越大,作用至阀芯上的安全上推力就越大,冲量安全阀就越小容易回座。此时消除这种故障的方法就是将节流阀关小,使流出冲量安全阀的介质流量减小,降低动能压力区内的压力,从而使冲量安全阀回座。造成回座压力低的第二因素是阀芯与导向套的配合间隙不适合,配合间隙偏小,至冲量安全阀启座后在此部位瞬间节流形成较高的动能压力区,将阀芯抬高,延迟回座时间,消除这种故障的方法是认真检查阀芯也导向套各部分尺寸,配合间隙过小时,减少阀瓣封面直往或阀瓣阻汽帽直径或增加阀瓣与导向套之间径向间隙,来增加该部位的流通面积,使蒸汽流径时不至于分流,而使局部的压力形成很高的动能压力区。
3.阀体结合面渗漏
阀体结合面渗漏主要是指上下阀体间结合面处的渗漏现象。
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是结合面的螺栓紧力不够或紧偏,造成结合面密封不好。消除方法是调整螺栓紧力,在紧螺栓时一定要按对角把紧的方式进行,最好是边紧边测量各处间隙,将螺栓紧到紧不动为止,并使结合面各处间隙一致。二是阀体结合面的齿形密封垫不符合标准。例如,齿形密封垫径向有轻微沟痕,平行度差,齿形过尖或过坡等缺陷都会造成密封失效。从而使阀体结合面渗漏。在检修时把好备件质量关,采用合乎标准的齿形密封垫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三是阀体结合面的平面度太差或被硬的杂质垫住造成密封失效。对由于阀体结合面的平面度太差而引起阀体结合面渗漏的,消除的方法是将阀门解体重新研磨结合面直至符合质量标准。由于杂质垫住而造成密封失效的,在阀门组装时认真清理结合面避免杂质落入。
4.安全阀延迟回座
主要表现为冲量安全阀回座后主安全阀延迟回座时间过大。
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发生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安全阀活塞室的漏汽量大小,虽然冲量安全阀回座了,但存在管路中与活塞室中的蒸汽的压力仍很高,推动活塞向下的力仍很大,所以造成主安全阀回座迟缓。消除这种故障的方法主要通过开大节流阀的开度和加大节流孔径加以解决,节流阀的开度开大与节流孔的增加都使留在脉冲管内的蒸汽迅速排放掉,从而降低了活塞内的压力,使其作用在活塞上向下运动的推力迅速减小,阀芯在集汽联箱内蒸汽介质向上的推力和主安全阀自身弹簧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迅速回座。另一方面原因就是主安全阀的运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的磨擦力过大也会造成主安全阀回座迟缓,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将主安全阀运动部件与固定部件的配合间隙控制台标准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