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拆除管道附件、温度测点等。
(2)在泵对轮、电动机对轮及调整垫片及对轮螺栓相对位置做好标记,组装时按照记号装复。
(3)拆卸对轮螺栓,测量对轮间的轴向距离及调整垫厚度。
(4)拆除泵底座连接螺栓,将泵从筒体吊出,水平放在专用检修架上。
(5)在各部件相对位置做好标记,按要求完成各部件的拆卸及清理、检查工作。
2、联轴器晃度的测量与标识
(1)联轴器晃度的测量。该项工作应在转子解体前进行。将联轴器沿圆周方向分成8等分,按转动方向盘动转子,记录百分表读数。联轴器最大晃动值即为测量结果中对轮直径两端相对数值之差的最大值。
(2)联轴器的标识。螺栓应与螺栓孔逐一标识。
3、润滑轴承的更换
(1)轴承损坏、间隙超标应更换。
(2)轴套应光滑、无磨损,键槽完好,更换的新轴套应测量尺寸。
(3)核对新轴承尺寸,计算轴承间隙。
(4)清理干净后将新轴承垂直放在节段内,不得使轴承歪斜。
(5)配装紧固螺钉,防止轴承转动。
4、联轴器中心的调整
(1)在填料函内放入假瓦。
(2)架好百分表盘动电机转子。
(3)每隔90。记录一次读数,计算偏差值。
(4)用底座顶丝移动电机位置,使径向偏差在允许范围。
(5)在电机与泵结合面加调整垫,使泵与电机端面偏差在允许范围。圆心、端面偏差≤0.05mm。
5、料的装配
(1)填料环、填料压盖解体后应清理干净。
(2)填料尺寸应合适。
(3)每圈填料长度应合适,切口、错开应合适,水封环应对准来水口。
(4)压盖四周间隙相等。泵启动时应调整压盖螺母,保持有少量液体不断从填料函内渗出为宜。
6、对轮间距的复检
(1)测量两联轴器的平面距离和调整环的厚度,两者之差应等于泵轴总提升值的1/2,若差别较大,应加工调整环或更换调整环。
(2)按解体标记装复调整环、对轮螺栓及附件等。
凝结水泵是将凝汽器底部热井中的凝结水吸出,升压后流经低压加热器等设备输送到除氧器。我国的凝结水泵均采用定速电动机拖动的离心式泵,属于中、低压冷水泵范畴。凝结水泵抽吸的是处于高度真空状态下的饱和凝结水,吸人侧是在真空状态下工作,很容易产生汽蚀和吸人空气。凝结水泵的运行条件要求泵的抗汽蚀性能和良好的轴密封装置性能。
在中小型机组上,往往采用凝汽器无水位运行方法,即利用凝结水泵汽蚀来调节泵的出力。无水位运行方式使泵经常处于汽蚀状态下工作,叶轮的工作寿命很短,运行极不稳定。大机组的凝结水泵则采用有水位运行,设置自动调节凝汽器热井的水位的装置。
目前,为了适应机组在低负荷时滑压运行,降低除氧器水位调节门的节流损失,与大型机组配套的一些凝结水泵已改为变速运行(变频),以降低凝结水泵的能耗,减少其汽蚀的可能性。
1.凝汽式机组的凝结水泵台数和容量选用要求
每台凝汽式机组宜装设两台凝结水泵,每台容量为最大凝结水流量的110%。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当运行中的凝结水泵发生故障时,备用凝结水泵自动投入。大容量机组也可装设三台凝结水泵,每台容量为最大凝结水流量的55%。但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机组高负荷时,两台凝结水泵运行,一台为备用。
2.供热机组的凝结水泵台数和容量选用要求
(1)工业抽汽式供热机组或工业、采暖双抽式供热机组,每台宜装设两台或三台凝结水泵。
①当机组投产后即对外供热时,宜装设两台110%设计热负荷工况下凝结水量或两台55%最大凝结水量的凝结水泵.两者比较取较大值。
②当机组投产后需较长时间在纯凝汽工况或低热负荷工况下运行时,宜装设三台110%设计热负荷工况下凝结水量或三台55%最大凝结水量的凝结水泵,两者比较取较大值。
(2)采暖抽汽式汽轮机,可装设三台凝结水泵,每台容量为最大凝结水流量的55%。
(3)最大凝结水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①正常情况下补给水不补入凝汽器时,按最大抽汽工况计算,不计人补给水流量后,与按纯凝汽工况计算值比较,取较大值。
②正常情况下补给水补人凝汽器时,按最大抽汽工况计算,计入补给水流量后,与按纯凝汽工况计算值比较,取较大值。
(4)设计热负荷工况下的凝结水量应为:
①机组在设计热负荷工况下运行时的凝汽量。
②进入凝汽器的经常疏水量和正常补给水量。
